Russian CN English

电话:159 8962 3158

邮箱:sales@grandetop.com

首页 >> 产品中心 >> UHV超高和XHV极高真空技术
强子对撞机
  • 强子对撞机
强子对撞机

强子对撞机

Hadron Colliders(强子对撞机)是通过加速质子或重离子等强子粒子至近光速后使其对撞,探索物质基本结构与宇宙起源的高能物理装置。以下是其核心技术参数、应用及运行机制的全面解析:

产品描述

核心描述

原理:

利用超导磁场在环形真空管道中加速带电强子(质子/重离子),在特定对撞点实现超高能碰撞(如 14 TeV),模拟宇宙大爆炸后的极端物理环境。

核心结构:

超导磁体系统:液氦冷却(1.9 K)的铌钛合金线圈,产生 8–16 Tesla 强磁场引导粒子束流。超高真空束管:压力 <10⁻¹³ mbar,减少粒子与气体分子的干扰碰撞。

多层探测器:捕捉对撞产物(如ATLAS/CMS的径迹探测器、量能器)。


关键参数对比

参数LHC (CERN)RHIC (BNL)未来FCC
周长27 km3.8 km (双环)90–100 km
最高对撞能量14 TeV (p-p)200 GeV/n (Au-Au)100 TeV
亮度1034 cm-2s-12×1027 cm-2s-1 (重离子)5×1035 cm-2s-1
束流强度2,808束团1011 质子1,120束团 × 109 金离子未定

核心科学应用

希格斯玻色子研究

LHC 于2012年发现 125 GeV 希格斯粒子,验证粒子质量起源机制;

测量其衰变分支比(如 H→γγ)以寻找新物理迹象。

夸克-胶子等离子体(QGP)

RHIC/LHC 重离子对撞产生 4–5万亿K 的QGP态(宇宙早期物质形态);

观测到近乎完美的流体特性(粘度 η/s ≈ ħ/4π)。

超越标准模型探索

搜寻暗物质粒子(对撞能量缺失信号);

检验超对称理论(SUSY)和额外维度。

奇异强子态发现

LHCb 实验发现四夸克态(X(3872))、五夸克态(Pₛ(4337)⁺),深化QCD理解。

 运行流程与技术挑战

粒子注入与加速:

质子经 LINAC4 → PS Booster → SPS 预加速至 450 GeV 后注入LHC主环。

束流稳定与对撞:

超导磁体控制束流轨迹,束流位置监测器(BPM) 实时校正偏移(精度 μm级)。

数据获取与处理:

每秒产生 1 PB 原始数据 → 触发系统过滤至 1 GB/s → 全球计算网格(WLCG)分析。

技术难点:

超导磁体失超保护:2008年LHC因 9 kA电流 导致的氦泄漏事故停机14个月;束流热效应:高能束流沉积 0.001 W/m 能量,需液氦持续冷却。

全球主要强子对撞机

装置国家/机构特色状态
LHCCERN (欧洲)最高能量 (14 TeV)运行中
RHICBNL (美国)极化质子束 & 重离子QGP研究运行中
HIAF中国 (惠州)强流重离子束 (500 MeV/u)建设中 (2025)
FCCCERN (欧洲)未来100 TeV对撞机规划阶段

衍生技术与应用

医学:质子治疗技术源于加速器束流控制;

材料科学:重离子束改性半导体材料(如 SiC辐射探测器);

大数据:WLCG全球计算网络支撑 1.5亿核·小时/年 数据处理。


未来方向

高亮度LHC升级 (HL-LHC):

2029年运行,亮度 5×10³⁴ cm⁻²s⁻¹ → 希格斯产量提升至 1500万/年。

电子-离子对撞机 (EIC):

基于RHIC设施建设,以 18 GeV e⁻ × 275 GeV/n Au 对撞探测胶子分布。

量子计算融合:

利用对撞数据训练量子神经网络优化探测器算法。


总结:

强子对撞机是揭示物质最深层次结构的核心工具,从希格斯机制到宇宙早期态探索,持续推动粒子物理前沿。未来 100 TeV级 装置(如FCC)将开启新物理维度,潜在颠覆人类对暗物质与时空本质的认知。